1、艺术设计学系设计管理方向改革效果 摘要: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以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为专业特色, 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设计管理内容为其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院通过尝试将“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BL)理论与双语教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与社会需求,以期培养出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能适应全球贸易环境挑战的新型人才。 其设计管理课程围绕设计管理理论中的核心设计流程, 根据“以问题为导向”学习 (PBL) 理论,结合学生设计实践问题与社会热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实现“翻转”,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近六年的教学实验,学院基本达到了人才培养的预期:毕业生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2、,在出国留学、考研深造、就业创业等方面表现良好。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设计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双语教学;本科教学实践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是以“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特色的设计理论研究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产业升级与人民群众审美素养的日益提高, 提升我国设计理论研究水平刻不待时。例如,服装与场景设计兼具古韵与现代大众喜好的电视剧延禧攻略 1 、歌手张靓颖巧妙利用阴影视错觉原理拍摄的 MVBodyFirst 2 、以灵山大佛佛掌为原型的可爱棒冰3等设计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都是在对诸如设计史、光谱效应、视错觉、设计美学等设计理论理解透彻的基础
3、上, 将理论巧妙应用于设计实践的结果。 它们的成功反映了在人民群众文化水平、 审美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今天, 进一步提升设计师的设计理论素养迫在眉睫。天津美术学院地处京、津、冀城市群中。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诸如教育、医疗、经济资源的外移,天津美术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大圣归来为代表作的新丽天火动漫(天津) 有限公司, 以及来自北京的肥瘦相煎健康饮食传播机构等新兴网络企业纷纷选择落户创业政策极佳的天津中心生态城, 为天津市场带来了丰富的设计需求与设计资源。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的设计管理方向,视设计为一种全新的、极富活力的新型生产力,力求通过对设计规律的研究, 实现设计效率与设计投资回报率的
4、提升, 以满足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该方向的研究与本科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设计人才素质,使其更符合复杂系统中的商业运行规律,进而提升当地设计水准,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迎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设计管理的内容与商业实践紧密相联,而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上课方式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 缺少实践, 学生学习效率低。4 同时,书面考试这种形式缺乏对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与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由希伯特(J.Hiebert)与马赫穆托夫(M.N.Makhmutov)等人所提出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授课方式(Problem-basedLear
5、ning,后文简称为 PBL) ,具有教学气氛轻松、知识点联系紧密、可同时锻炼多方能力的优点。 5由此,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管理本科教学研究与实践策略。 学生大一时在基础部统一接受设计基础教育, 大二至大四三年主攻专业课的设计, 紧密围绕由设计管理理论中提炼出的最为流行的设计流程模型(图 1)进行多轮迭代,以便扎实掌握相关知识点,形成“肌肉记忆”,提升设计效率。 6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上,根据问题导向学习的基本模式,依据从低年级至高年级、问题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大二的学生设计有结构的课程问题,为大三的学生设计无结构的课程问题, 大四的学生则需要解决开放性问题 (图
6、2) 。 在这样的课程架构下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遵循内心最真实的兴趣所在,能使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角色则更像一个自信的教练员,担当着组织者、交流者、管理者、革新者等多元角色。研究表明,只要给学生机会,许多人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学生实际上能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的表现充满真诚的期待。这一点对于在选拔过程中未重点考察造型能力但身处美院氛围中的艺术设计学系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艺术设计学系设计管理方向 PBL 实验教学实践 艺术设计学专业在设计管理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共安排有大二上、 下学期各 1 门, 大三上、下学期各 2 门,大
7、四上、下学期各 1 门,共计 8 门专业课。专业课程的设置参考其他院校艺术设计学课程的设置, 并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版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 为主要制定标准。 7课程的具体问题设置、教材选择及教学重点如下:1.设计美学大二(上)有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二(上)的“设计美学”课程采用徐恒醇设计美学为教材,参考 GeorgeSantayanaTheSenseofBeauty 。“设计美学”课程起源于哲学8 ,研究重点为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作为本科学生的一门课程,“设计美学”把如何能够掌握设计审美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当中,提高设计实践效率与投
8、资回报率作为教学的重点。该课程的有结构问题设置为单人作业,内容为:选取诸如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山海经等画面感较强的中文经典,节选其中部分内容,例如一东 ,启发学生自行选取诸如“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的文字内容,对其进行视觉化设计(图 3) 。这一有结构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将客户的抽象化需求根据设计审美的规律迅速转化为动人的视觉解决方案, 并运用设计美学的术语对设计方案进行解读的专业能力。 2.传播学大二 (下) 有结构问题导向学习 (PBL)大二(下)的“传播学”课程选取李彬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引论 (第3版 ) 为 教 材 , 以 美 国LPK
9、广 告 公 司 内 部 使 用 的 潮 流 预 测 教 材TRENDSFORECASTING,WRITING101以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业设计系师生编写的ThePortfolioHandbook为补充材料,展开理论部分教学。该课程的有结构问题设置为单人作业,内容为: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规划、收集材料并最终设计出符合升学或就业需求的作品集。要求设计方案能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哲学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图 4) 。在这个时间节点,结合传播学理论,设置作品集这样的实践问题,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大二上学期开始制作的专业作品做一个有效的收尾与整理, 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及大三上学期这短暂的一年半时间内
10、积累 820 个专业作品, 并实现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就完成作品集制作, 抓住就业与深造的时间节点, 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3.品牌战略与策划大三 (上)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上)的“品牌战略与策划”与大三(下)的“市场营销学”,为大二(下)“传播学”的后续实践课程。“品牌战略与策划”课程的教材为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artyNeumeier TheBrandGap:HowtoBridgetheDistanceBetweenBusinessStrategyandDesign 以 及 欧 莱 雅BRANDSTORM 品牌大赛的内部指导材料作为理论部分教学内容。该课程的无结构问题设